從“發力追趕”到“局部領跑” |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24-05-20 | 瀏覽:11855 ] |
進入工業4.0時代,石油石化裝備產業承擔著為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提供裝備支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會長劉宏斌認為,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必須深入落實“制造+服務”要求,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型,從生產制造向解決方案轉型,由產品增值向服務增值轉型,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快捷、更優質的施工、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 關鍵技術實現國產化 從萬米級特深井自動化鉆機問世,到高端隨鉆儀器和鉆頭研制成功;從油氣管道關鍵技術裝備突破,到自主研發海洋石油水下生產系統投用,一系列“大國重器”為非常規、超深層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中國石油研制的全球首臺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全球首盤7000米CT150超高強度連續管、全球首創EV56寬頻高精度可控震源等,中國石化研制的XJ2750車載修井機、國內首套百萬立方米級大型抗硫壓縮機,這些“智”造裝備立足國家所需、產業所趨、轉型所急,推動了油氣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提升了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的品牌形象和綜合實力。 專家指出,國內很多石油石化裝備技術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重大裝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因此,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要著力發展特種鉆機及智能化綠色配套設備、高適應性智能化井下儀器、高可靠性發動機、極地能源開發裝備、海洋工程系列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
特色產業集群聚勢發力 近年來,我國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經濟規模和制造能力持續提升,已形成石油鉆采設備、海洋工程裝備、煉油化工設備等產業集群。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雨豹介紹,如果細分的話,我國現已形成鉆采設備、鉆采配件、地球物理勘探裝備和鋼管、鉆采專用柴油機、鉆頭和采油設備、煉油與化工設備等基地。這些產業基地之間取長補短、分工合作,產生了“聚勢賦能”效應。 如今,很多企業從生產工具、零配件發展到生產技術附加值高的成套裝備,像采油樹、采氣樹井口裝置、超高壓閥門等產品,不僅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油田,而且成為斯倫貝謝、威德福等國際知名企業的供應商。 持續推進“智改數轉” 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涌動,產業升級“向綠而行”。如何加速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讓產品從制造走向“智造”?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正加快提升創新能力,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含新量”“含數量”“含綠量”。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12000米鉆機、“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鉆機、特深井自動化鉆機等一大批“國之重器”的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全力打造“氫、儲、微電網”新能源產業生態,研制的1200立方米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成功在吐哈油田投運,新能源業務穩步發展。 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將給裝備制造企業擴大先進產能帶來新空間。 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全連接工廠……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正以先進的技術裝備、精準的數據分析、綠色的品牌優勢,從“發力追趕”“跟跑”“并排跑”,邁向“局部領跑”、全面領跑。 |